中山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第二弹 ——核学科介绍与招生交流
中山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第二弹——核学科介绍与招生交流
为了促进全国高等院校优秀大学生交流学习,帮助有志于核科学与技术研究的优秀本科生了解我院的科研教学和招生就业情况,吸引优秀大学生来院深造,2022年7月26日下午,我院举行夏令营第二弹——核学科介绍与招生交流活动。活动以线上直播方式在云端举行,学院领导班子、10位导师代表、学生代表和来自全国各地的营员参加了此次活动。
7月26日下午,学院副院长马显锋教授、副院长袁岑溪副教授、姜乃斌教授、卢亮教授、院长助理康明亮副教授、院长助理王志斌副教授、研发中心副主任刘洋副教授、周文忠副教授等10余位学院导师出席本次活动。
马显锋副院长向营员们介绍了中山大学在粤港澳大湾区“三校区五校园”办学格局和人才培养目标。他回顾了学院的办学历程,介绍了学院学科特色、师资队伍、科研平台、招生培养情况,介绍了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让营员们对我院的办学实力和快速发展有了直观认识。马显锋副院长指出,学院依托中法合作培养核学科优秀学术人才和卓越工程师,学科建设和科研成果显著,就业率连年位居全校前二,毕业生受到国内外单位高度评价,激励营员们加入学院深造,投身我国先进核能与核技术研究。
随后,学院五个二级学科方向的负责人和代表导师们轮流上场,为营员们带来了五场精彩的报告。

姜乃斌教授代表学院核能科学与工程学科方向,向营员们展示了核能的基本介绍、学科内涵和未来发展方向,包括:核能系统仿真、反应堆物理、热工水力、结构流固耦合等。姜教授向营员们展示了核能在我国“双碳”计划中的重要地位,展示了核能在“上天入地下海”等前沿领域的重大需求,让营员们对核能科学与工程方向有了更深的了解。
康明亮副教授代表学院核燃料循环与材料学科方向,对核燃料的循环过程以及核废料的处理进行了讲解,介绍了耐事故核燃料和四代反应堆材料等国际研究前沿,介绍了核电站延寿中的材料服役评价应用,并用生动形象的例子介绍了核化学与放射化学研究领域及应用,让营员们对于核燃料循环与材料有了系统的认识。
王志斌副教授代表学院核技术及应用学科方向,向营员们展示了核技术及应用方向的基本情况、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他举例展示了核技术在大科学设施、航空航天、生命科学中的重要应用,介绍了核技术在先进探测领域的应用,介绍了先进加速器和粒子技术在癌症治疗等生命健康领域的应用。
刘洋副教授代表学院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学科方向,介绍了核技术及应用的历史、研究内容和就业领域。他以本人承担的核电站海洋生物监测与应急项目作为案例,展示了先进探测与监测技术在核电站环境辐射监测中的应用,介绍了核环境辐射监测方法及应急运用,强调了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袁岑溪副教授代表学院核物理与核数据学科方向,介绍了核物理与数据分析领域的基本知识,以及新型探测器以及中微子的应用,让营员们对中低能物理和粒子物理以及核数据的总体情况有了直观了解。
学院的优秀研究生代表翟海林同学、施宏宇同学向营员们展示了中法核学院的学习科研生活和课余生活。学院地处三面环山、一面朝海的珠海校区,风景宜人,拥有一流的教学资源和科研平台,将为营员们提供绚丽多彩的学习和研究生活。学院也邀请了夏令营营员代表李亚瑞同学向大家展示了自己的科研经历,讲述了对核燃料专业的理解和对自己读研的规划,让营员们可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研究生生活。
在周文忠副教授的主持下,夏令营营员们与学院导师们在线上进行了热烈的互动交流和讨论。最后,马显锋副院长鼓励营员们加入学院,为核科学研究和核事业贡献自己一份力量。学院为每位营员准备了夏令营结业证书。本届夏令营完美闭幕!
本届夏令营向营员们展示了中山大学核学科的独特区位优势和学科特色、快速发展和广阔前景,激发了营员们投身核专业、在核能与核技术领域贡献力量的决心。期待在2023年金秋九月,与营员们在中山大学相聚,学研共韶华,开启新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