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核’力共建大湾区——粤港澳核科学与核技术联盟主题学术论坛暨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圆满落幕

发布人: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

    2022年7月26日,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核科学与核技术人才培养,增进全国高等院校相关专业优秀大学生对大湾区核科技前沿的了解,由粤港澳核科学与核技术联盟主办、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承办的“‘核’力共建大湾区——粤港澳核科学与核技术联盟主题学术论坛暨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线上同步)顺利召开。本次参会单位包括:中山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近代物理研究所等参会专家老师与夏令营学生们达60人。

    本次主题学术论坛暨优秀大学生夏令营由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副院长马显锋教授、周文忠副教授共同主持。26日上午,论坛开幕式正式开始,粤港澳核科学与核技术联盟主席、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院长王为教授做开场致辞。王为院长对参会的粤港澳联盟单位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大学生营员们表示热烈欢迎,并对粤港澳联盟作了简单介绍。在此基础上,王为院长简要回顾了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的办学历史,介绍了学院依托大湾区优势和中法合作优势所展现出的快速发展速度,未来将充分发挥粤港澳核科学与核技术联盟优势,与各联盟单位共同发展进步的美好愿景。

 

    粤港澳核科学与核技术联盟集合粤港澳大湾区核领域的优势教育科研资源,由中山大学牵头,联合华南理工大学、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澳门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惠州中心等大湾区多家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成立。联盟协同相关大科学设施、核能产业资源核国际合作优势,共同开展核科学与核技术领域的创新科研合作,宗旨是为大湾区提供重要的核科学与核技术领域的科技、教育、人才创新引擎。

    

 

 

    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作为论坛承办方,由学院副院长马显锋教授作交流报告,介绍了中山大学简况、学院核学科建设现状和展望。马显锋副院长作为中山大学核能材料与服役安全评价中心负责人、核燃料循环与材料学科带头人、核材料与力学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先进核能材料研发与极端条件服役评价等。马院长向与会专家和营员们展示了学院5个二级学科方向的代表性成果,包括:核电站“热工水力-结构力学-反应堆物理-燃料材料”多物理高保真仿真系统,已应用于我国多个反应堆型的安全评价;研发了提高核电事故安全性的耐事故核燃料包壳涂层,能显著提升包壳耐高温氧化性能和力学性能达一个量级;研发的先进中子谱仪探测器已应用于中国散裂中子源,获颁“中国散裂源重要贡献参建单位”;为广东省绝大多数核电站提供了核电环境辐射监测系统,为广东省核电严重事故应急决策系统提供关键技术和硬件系统,为核电安全保驾护航。

 

     香港城市大学工学院副院长、机械工程系王钻开教授分享了《Nature-inspired surfaces for water-energy nexus》学术报告,展示了王钻开教授团队在解决有效利用水的动能及潜热的探索研究。近十年来,王教授团队为该研究做出大量工作并产出诸多成果,如:通过控制材料表面结构提高防腐蚀性能、防结冰、导热性能,该成果用于航空领域可降低飞机由于高空低温致材料变性引起的事故,同时提高能量转换效率。报告对反应堆热工水力和安全设计具有指导意义,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

 

 

 

 

    香港大学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Hiu Ching Jenny Lee代表香港大学参加此次论坛,介绍了所在核物理团队的各类实验研究工作和发表的代表成果。李教授研究领域是实验核物理与粒子物理,其团队主要从事原子和粒子层面微观研究,试图解释宇宙天体物理等相关粒子起源及机理,对于理解宇宙本源相关基础科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澳门科技大学太空科学研究所副教授、月球与行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助理主任——张小平介绍了澳门科技大学的总体情况,并展示了团队在行星尘埃、辐射环境、行星核物理学、行星遥感以及月壤研究等研究领域的代表性成果,多篇成果在《Science》、《Nature》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具有较大国际影响力。张小平副教授表示,计划将当前团队研究发现与人工智能结合,通过人工智能方法分析大量空间数据,以节省时间和人力成本,形成的数据库有利于后来者在现有研究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华南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学院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获得者冯兆庆代表华南理工大学做报告。冯教授主要从事重离子核物理研究,研究成果先后在《自然·中国》杂志、中国科学院网站等多次作为亮点工作报导。会上,冯教授介绍了华南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学院的三个理论物理研究方向:核物理结构、引力物理、生物物理,并对重离子碰撞物理研究作精彩汇报。

 

 

 

    中科院近物所教育处处长袁小华研究员介绍了近物所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展望。目前近代物理研究所位于甘肃兰州,拥有全亚洲能量最高的一台重离子加速器,是国家重大基础科学研究项目,彰显了我国在加速器研究及应用领域的雄厚实力。交流过程中,袁小华处长也向夏令营同学们抛出橄榄枝,热烈欢迎同学们到近物所学习深造,并用实际数据展示了近物所的招生指标和优异就业率,并解答了与会嘉宾和同学们的提问。

 

    主题报告结束后,进入夏令营问答环节。参营同学们踊跃提问发言,各单位专家老师们热情地一一详细作答。最后,论坛嘉宾们对粤港澳核科学与核技术联盟的合作目标和路径也提出了想展望。在汇聚粤港澳教育科技资源、培育未来杰出人才方面,粤港澳核科学与核技术联盟为大家提供了独特的一流平台。

    中午,主题论坛在交流中落下帷幕。与会专家和同学们一致表示,通过本次论坛深刻感受到粤港澳大湾区得天独厚的核能产业优势和大科学设施优势,感受到粤港澳核科学与核技术联盟的充沛发展动力。联盟将进一步发挥各成员单位优势,共同研究前沿学术问题和关键技术,培养核领域优秀人才,为我国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贡献力量。

 

与会嘉宾和夏令营同学们一起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