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动态

  近日,我院胡琰莹副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和首席科学家申请国家磁约束核聚变能发展研究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聚变堆第一壁部件丝导超声激光复合智能修复新技术机理与应用研究”,获得国家科技部立项支持。中山大学为牵头单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为项目联合实施单位。核聚变托卡马克装置及待修复的第一壁部件

  近日,我院王为教授团队PandaX实验合作组开展了MeV/c2尺度下的类轴子和暗光子吸收信号搜寻,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合作组利用PandaX-4T探测器共计440公斤·年曝光量的数据,在大部分质量区间内对类轴子/暗光子与电子的耦合常数设定了迄今最严格的排除限制。这也是世界上首次利用大质量液氙探测器对MeV/c2尺度下的类轴子/暗光子信号搜寻。该工作发表在了国际权威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  天文与宇宙学观测为暗物质的存在提供了坚实证据,类轴子与暗光子作为轻质量暗物质候选者,可缓解星系核心密度过高等小尺度结构问题而备受关注。与主流暗物质候选粒子WIMP通过核或电子的散射信号不同,类轴子/暗光子可通过独特的吸收信号进行直接探测。例如,类似于光电效应的轴电效应会导致ALPs被探测器靶物质吸收,产生与ALPs静止质量对应的单能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