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柳承兵:毕业六年回顾,我从硬核专业学到了什么?
柳承兵,中法核2017届硕士,2017年校招进入华为公司,曾任华为公司销售经理;2018年加入广州新东方,曾任师训专员、师训助理主管、教学主管,现为新东方励志演讲师、资深教学培训师。

中法核2017届硕士柳承兵
4月7日,中山大学被刷屏了。
法国总统马克龙先生在中大举行了与中国青年的见面会,作了简短演讲并回答学生提问。
马克龙在演讲中说,"当今经济增长的挑战,尤其是脱碳增长的挑战非常大,对于青年学子来说,通过研究和创新应对挑战非常重要。”
马克龙提到,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为此开展了大量的相关工作。演讲结束后,三名中法核的学生提问,得到了马克龙认真的解答。
一时之间,这个学院伴随着中山大学,出现在各大媒体之上。
中法核自2010年创办至今,迎来了属于她的又一个高光时刻,让大家看到了这个由中法两国政府联合办学的“中法大学合作优秀项目”。
我作为学院第二届的毕业生,无限感怀,昔日往事也一一浮上心头。
一.无比充实的岁月:学习就是目的本身
镜头拉回十年前,我还在读大二时,一周最多上过60小时的课程,可以说醒着的时间几乎都在上课。周六上午也不时有安排考试,是用法语出题、需法语作答的数学物理考试,而且一考就是4个小时的那种。
法国老师对“因为……所以……”极为注重,答题时任何一个结论,都要说清推理的依据,即使是不需证明的结论,也要标明“依题意,显然有……"否则会被扣步骤分。有一次我因为没写清楚过程,被法国的物理老师点名提
求学时我曾思考过,学这些到底有什么用?
但现在我才明白,学习可能并不是为了马上就能用,学习就是目的本身。
我曾体会过一个小时都想不出来一道数学题的沮丧,但再坚持一会又终于想通的豁然开朗;
我也经历过初学法语时不适应,下定决心每天早起一小时背单词终于有所突破的欣喜若狂;
我最后坚持了下来,而且还在单调的学习生活中,开发出了一些受益无穷的爱好。比如不管多忙,都会坚持每周末去图书馆读书看报纸,在大学6年,我借阅过400本书。我还经常挤时间去听一些大咖的讲座。
二.职业生涯的助力:数理学习锻炼逻辑思维
毕业时,我去应聘华为的客户经理岗位,当年这个岗位是个香饽饽,世界各大名校的应聘者都赶来参加。
与大家同台竞技,很多人逸兴遄飞地表达时,我更关注表达的结构与条理,结果获得了面试官的一致认可。
我忽然意识到在解数学题时对解题步骤的注重,其实就是在锻炼逻辑思维。
在华为招聘复试的时候,面试官问我觉得自己的优势是什么?
我说:现在学理工科的人很多,学小语种的人也很多,但是既懂理工科又会一门小语种的人就不多了,说完就把我考过的法语证书拿给他看,面试官感到惊讶,一时不知道说什么。最后,我被录用了。
如今,我已成为了一名新东方老师,也经常会去各地做一些励志演讲。我发现,我即使在讲故事时,也会注重故事发展的结构,与情感表达的层次。
我想,这都得益于我大学6年的数理学习。
一位老师曾经跟我说:你以为的没用,其实是没有放在一个更长的时间跨度来看,可能这背后有一个更大的因果。
三.毕业校友的底气:正是曾让你痛苦的经历
作为中法核的毕业生,虽已离开了这个行业,但看到母院被视为中法友谊的见证,我倍感骄傲。
再回望那段求学时光,感慨系之。我也曾怀疑过、痛苦过,在与其他同学交流大学体验时,也没少义愤填膺过。
但在进入职场的数年后,我发现,正是那些曾让你痛苦的经历,最后成为了你的底气。
我接受过近6年严密的数理逻辑训练;
我阅读过数百本文史哲类的经典书籍;
我聆听过近百场名师大咖的讲座课程;
我很感激在中法核的那一段岁月,感恩我所遇到的每一位老师,你们的点拨,让我慢慢成为了一个在见识上比较有自信的人。
马克龙在中大访问时,中法核学子问他:高等教育如何培养面向未来的青年?
马克龙说:要教给学生足以立足的知识和学习能力,培养思辨精神,培育他们的自信,让他们有勇气面对和克服未来的各种不确定性和挑战。
这正是我在中法核生涯学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