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校友风采|李登辉:奋斗在纳米比亚湖山铀矿

发布人: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

李登辉,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2016届硕士,毕业后入职中国广核集团核电运营有限公司。工作中,李登辉表现突出,综合素质优秀,先后获得2018年运营公司安全生产突出贡献奖,2020年运营公司“疫情防控、复工复产表现突出党员”称号等荣誉。

 

一、毕业两年即被外派重用

纳米比亚湖山铀矿是中国在非洲投资规模最大的实体项目,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露天铀矿,资源总量居全球第三,由中广核铀业斯科有限公司开发运营。

2018年5月,斯科公司处于工作重心从建设向运营转移的关键时期,向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寻求技术服务支持。虽然毕业才不到2年,但熟练掌握法语和英语,业务能力突出的李登辉被选中,外派到纳米比亚湖山铀矿支持运维计划管理体系建设。

李登辉目前担任湖山水冶厂计划部门主管,带领当地同事一起建立并完善生产运维计划管理体系。

他在核电基地学到的精细化管理经验,在湖山铀矿水冶厂找到了用武之地。他优化计划管理、提升设备总体可用率,提升了水冶厂总体产能。

 

二、搬到外方办公室去!

非洲,一个原本对李登辉来说只存在于纪录片里的遥远大陆,他没想到有一天会在这里长期工作。当地语言、环境、生活习惯都截然不同,无论哪一项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他很快在当地结识了一群靠谱的同事,热情的朋友,在工作生活中给予了他许多帮助与支持。

到纳米比亚的第二周,为更好地开展工作,李登辉做了一个大胆决定:搬到外方团队办公室!

这是一个不无挑战的决定,他担心双方工作方式和风格差异,担心外方同事不好相处。但几天相处下来,真诚刻苦的李登辉便融入了这个开放包容的团队,同事们非常热情地接纳了他。

他虚心听取同事讲解水冶工艺,了解维修管理现状及工作管理流程,也主动与外方同事分享运营公司积累多年先进管理经验。很快,团队研究制定了“短期加强进度控制,长期建立预防性维修体系,延长停机周期”的成功工作策略。

 

三、文化的交流融合

刚到纳米比亚时,李登辉牢牢记得斯科公司CEO蔡于胜的一句话:“在国外,要把工作做好,文化上的融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除了工作交流,他积极了解当地文化习惯。随着彼此了解的不断加深,他与外方团队的交集也从工作上逐渐扩展到生活中。定期的家庭聚餐活动是团队的一个新尝试。饭桌上,纳米比亚烤肉、黑啤,中国的火锅、白酒增进了我们对彼此文化的认同感,也促进了中外方团队间的团结协作。

 

四、防疫情,保生产

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海外疫情防控形势日益严峻,湖山现场保持最低人员配置,生产现场资源紧缺。为进一步提升水冶厂的日常运维管理,李登辉牵头开展了日常运维计划体系建立工作,从关键资源的计划排期入手,在全面细化资源需求的基础上,按照各项工作的优先级进行资源排期,促进了日常检修工作的有序开展,确保了冗余设备的可用性。

水冶厂于2020年4、5月份连续打破投产以来的磨矿量记录,并在5、6、9等月份实现单月磨矿量超过一百万吨,在防疫情保生产的常态化阶段实现了生产能力的稳步提升。

 

五、在湖山铀矿的一天

每天清晨五点许,天才微微亮,斯瓦科普蒙德镇还在睡梦之中,李登辉已经和同事们走在去往食堂的路上,谈论着近期工作生活。

六点整,食堂外的车站,他登上公司班车,开启了新一天的工作行程。从镇上到湖山矿现场大概需要1个小时的车程,他习惯利用这段时间梳理前一天的工作和当天的工作安排。

到了办公室,他大部分时间被会议以及与当地同事的沟通交流所占据,在推动日常生产运维工作有条不紊开展的同时,思考建构适合湖山现场以及当地同事工作习惯的中长期计划模式。

湖山铀矿的下班时间是下午四点钟,大概五点半就能够回到镇上。在斯瓦科普蒙德镇,业余生活并不像国内那样丰富多彩。大家自发组成了兴趣小组,打球,跑步,游泳,提升厨艺,各得其所。

2021年春节已经是李登辉在非洲的第三个春节,因为纳米比亚当地不放假,他的春节都是在忙碌中度过的。唯一的期待就是除夕夜中方团队欢聚一堂的团圆饭,每当这个时候李登辉总会跟远在国内的家人视频连线,拉拉家常,送上新春的祝福。

虽然在纳米比亚的工作既忙碌又单调,但不乏挑战性。李登辉表示,能亲身参与到这样的历史性大项目中,是人生中难得的幸运和经历,他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不断挑战自我,突破自我,在非洲大地的热土上完成一段无悔的青春奋斗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