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喜报|我院教师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项目

发布人:周越

  近日,我院胡琰莹副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和首席科学家申请国家磁约束核聚变能发展研究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聚变堆第一壁部件丝导超声激光复合智能修复新技术机理与应用研究”,获得国家科技部立项支持。中山大学为牵头单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为项目联合实施单位。

核聚变托卡马克装置及待修复的第一壁部件


  核聚变托卡马克装置的第一壁直接面对等离子体,在长脉冲物理放电实验过程中,将承受复杂的热载荷和电磁载荷及高能粒子冲击,不可避免地产生表面损伤,为长脉冲高参数实验运行带来了隐患。传统人工更换部件的方式,已无法满足未来聚变堆核环境下无人及快速维护需求,因此需要针对第一壁发展原位智能修复技术。
  本项目旨在开发丝导超声激光复合智能修复新技术,获得常规修复手段难以得到的致密度高、耐热冲击性能好的修复区,实现第一壁部件的高效率、高质量、精细化修复。研究成果可为现有核聚变装置运行和未来聚变堆商业化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第一壁修复面临的问题及相应解决措施
 

  学校和学院在项目申请过程中给予了大力支持,学校组织专家召开专题讨论会为项目答辩提供宝贵意见和建议。学院核材料、聚变领域相关专家为项目申报提供了关键的指导意见,推动项目顺利立项。

项目负责人简介:
  项目首席科学家胡琰莹副教授是我院核材料与力学团队青年教师,2020年获得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随后加入学院工作,主要从事增材制造与修复、先进焊接与连接、复合能场加工等方向的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参编书籍2部,担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分会压力焊专业委员、《焊接学报》和《机械强度》等杂志青年编委,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海上风电联合基金、国防科技工业局科研平台纵向课题等项目十余项,作为骨干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原创探索计划项目。

文字:唐俊翔
初审:周越、耿希文
审核:马显锋、刘李云
审核发布:徐瑶、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