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青马班 | “千里同途,碧血丹心”杨振宁事迹学习心得(二)

发布人:梁萍萍

引语

 

       青马班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是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的学生骨干培训班,坚持“思想上有信仰,学习上有进步,能力上有提高,同学中有威信”的指导思想,旨在通过“严谨的课堂理论教学、充足的课外阅读、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全方位的社会实践”不断提高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学生骨干、团学组织干部、班级学生干部群体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把他们培养成真正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为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强化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营造“学在中大,追求卓越”的优良学风,学院青马班学员按照团委的指示,分小组观看了央视纪录短片《致敬!他用50年回应邓稼先千里同途之约》,学员们积极撰写阅读心得体会,分享个人感受,共同学习与交流。

 

学习小组(二)邓明婕,柯俊涛,张俊茜,丁彧,王硕昊,彭思睿,肖腾跃

学习采风

image-20230120121921-1

 

image-20230120121937-2

       明清之际以来,中国的科技发展一直落后于西方国家,至杨振宁先生获得诺贝尔奖,方打破了“中国人获得不了诺贝尔奖”的说辞,激励了中国千千万万投身于科学建设的中国科研工作者。正如杨先生所说:“我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帮助中国人克服了很多年自己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的这种心理作用。”

       在早些年间,因为杜鲁门法令的限制,杨振宁先生被迫滞留海外,但他从未忘记过父亲的嘱托——“骨子里流的是中国人的血”。身在国外,心系祖国,他不断地用自己的号召力,为中国物理学发展培养一批又一批人才,这其中甚至不乏许多院士。

       中美恢复正常外交关系后,杨振宁先生立即回国。毫无疑问,他本是可以留在美国高枕无忧的,但他在祖国需要人才的时候毅然决然回到中国,参与教育与科学的建设。他于2003年开始在清华园常住,亲力亲为牵头建设了物理研究院,为大一的物理系学生教授了一整年的物理课,将知识与祖国复兴之志,一并传承。

       杨振宁先生如今已贺百岁,他锲而不舍的科研精神和始终如一的爱国情怀,注定将会被历史铭记、流芳后世。

       百岁之际,杨振宁先生深情提到已故同窗好友邓稼先:“我懂你‘共同途’的意思,我是以后50年适合了你的嘱望,我相信你也会满意。”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这简练精悍的十字,是穿越了五十年峥嵘岁月和千万里艰难路途的承诺,是杨振宁先生初心不变、热情不减的佐证,亦是与旧友天人两隔,却仍然难以割舍和忘怀的见证。

       如此理想,如此情谊,我辈闻之,心神震荡,心驰神往。

       你是民族荣光,你是国之脊梁,你是国士,亘古无双。

       你去是少年孑然一身,归是英雄荣誉满身,你用青春书写华章,你用生命探索未知的远方,将中华民族的字样擦亮,让世界看见中国人的光芒。

       我等后辈,自当学习前辈为国之心,让红旗飘扬,在科研之路上拓土开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