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我院教师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项目
近日,我院“百人计划”王志斌副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和首席科学家申请的国家磁约束核聚变能发展研究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聚变堆条件下碰撞率对台基物理的影响研究”获得国家科技部立项支持(项目执行周期五年),中山大学为牵头单位,项目骨干成员包括我校“百人计划”引进人才刘晓星副教授和博士后赵俊龙,中国核工业集团总公司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简称核西物院)为项目联合实施单位,学院3名专业硕士、核西物院2名专职科研人员与2名博士生参与项目的研究工作。

台基区等离子体物理特性对于维持托卡马克等离子体的高参数运行至关重要,对于该区域物理特性的研究将为未来聚变工程试验堆的研究与发展提供重要的前期预先研究基础。本项目旨在阐明聚变堆条件下碰撞率与台基区等离子体参数的相互影响关系,揭示台基区带电粒子库伦碰撞对背景湍流输运过程的影响机制。在理论与数值模拟方面,建立包括碰撞效应的边缘台基物理模型和先进数值计算方法,研究台基区碰撞率对等离子体湍流(尤其是小尺度湍流)和不稳定性的影响特性;在实验方面,发展近红外相衬成像(NI-PCI)诊断关键技术,为未来实现多尺度湍流的全波数测量奠定基础。在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基础上,建成一支青年人才为主、聚焦于聚变堆托卡马克台基物理的研究团队,为中国聚变工程试验堆的研究与建设贡献力量。


在项目申请过程中,学校及学院给予了大力支持,召开专题讨论会为项目申请书提供建议,同时,项目申请过程中得到了哈尔滨工业大学、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清华大学、中国核工业集团总公司、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单位的支持,相关专家为项目实施方案的确定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项目首席科学家王志斌副教授是我院青年教师,2013年获得清华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工学博士学位,随后加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工作,骨干参与“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离子体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工作,历任等离子体系统主管设计师、助理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副研究员。2019年完成哈工大国家大科学装置的物理设计工作后调入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工作,任“百人计划”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近年来,王志斌老师作为项目负责人或骨干成员,围绕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粒子控制、碰撞等离子体与电磁波相互作用关键物理过程、燃烧等离子体约束改进型运行模式,以及基础等离子体物理过程等方面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3预研项目、973子课题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十余项。
在核聚变能源与等离子体研究方面,学院与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单位开展合作研究与人才培养工作。本项目联合申请单位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是我院研究生实习基地,建院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隶属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是我国最早从事核聚变能源开发的专业研究院,也是我国磁约束核聚变领域首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单位。2020年,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已接收十余人次的我院研究生赴成都开展暑期实习和完成毕业设计环节,并在学院召开专场招聘会,提供了十几个类型的大量研究设计类岗位供我院毕业生选择。
初审:黄佳玮
审核:刘李云
审核发布: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