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师生晚餐会︱有梦想才有动力——谈学科兴趣培养与个人未来规划

发布人: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

2021年3月26日晚,我院在教学楼F309教室举办了本学期第二次院长晚餐会,王为院长、刘李云副书记、班主任李亮亮老师、青年教师辅导员刘敏老师、青年教师辅导员李新锋老师、辅导员马雷妮老师和17名2018级本科生参加了交流。

 

会上,同学们轮流分享了进入中大以来的收获和在中法核的学习体会。同学们表示自己在三年的学习中收获很多,虽然在高强度的课程安排下会不时体会到压力,但是经过不懈探索和向老师同学们请教后最终战胜困难,很有满足感。总的来说,在中法核的学习既增强了自律意识,又培养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心态和能力上都较过去的自己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对于未来的规划,大部分同学都表示想要在核工程相关学科继续深造,不少同学已经在着手准备保研/考研。

老师们以答问和漫谈形式,介绍了中法核的建院理念和办学成果,行业发展形势以及核能专业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王院长回顾了学院人才培养成效。我院采取的精英工程师教育体系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往届毕业生在各自岗位上表现优异,受到业界一致好评,说明我们的培养模式已获社会各界认可。

针对大三同学对考研方向存在的疑惑,王院长就理科与工科的联系与区别为大家做了深入浅出的解释。关于同学们关心的考研调剂问题,在理科学院与工科学院之间、专硕与学硕之间,是不能互相调剂的,在做出选择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科的相关背景。

有同学经过三年的基础学习认为自己对核聚变的前沿问题比较感兴趣,想要考凝聚态物理专业的硕士。王院长认为,当我们选定一个具体的专业方向时,我们要在充分了解该领域研究重心和前沿之后再做成熟的选择。物理学研究大体上说来可以分为两套体系:一个是还原论,即如果要认清一种物质就要将它还原到分子、原子、电子,探究其本质,研究构成它的基本单元是什么,它们服从怎样的基本物理规律。另一个方向我们一般称之为衍生论,是基于现象的理论,也可以说是物理现象的总结与提炼。刘敏和李新锋老师建议可以考虑核聚变材料方向的研究,但还需要自己主动了解目前国际上相关研究发展到了什么阶段、以及聚变堆使用的具体材料是哪些等必要信息。

针对课程的设置问题,李亮亮老师认为同学们应对自己所学内容有自信。目前不同年级数学课程有些微差别,但是不管是预科数学还是高等数学,老师们希望大家掌握推导公式过程和整体的数学知识体系。王院长也跟大家分享了自己学生时代学习数学的经历,推荐了一本出自匈牙利数学家G.波利亚手笔的畅销书——《怎样解题:数学思维的新方法》。

针对就业问题,刘李云副书记表示,我国近期新增两所核工业专业大学,中法核本科专业也将扩招,核能相关专业的发展前景光明。2021届硕士毕业生收到很多优质岗位信息,已远大于毕业生供给。随后王院长简要介绍了我国核电站规划及建设情况,以及大湾区现有、即将建成的大科学设施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些规划将吸纳大批核工程人才。

王院长同时鼓励大家积极去参加学术讲座和学术沙龙,逐步了解核的特殊性与重要性。能源问题作为人类生存的关键问题之一,不管是从个人发展前景还是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来看,核能都是一个值得深挖的方向。全球变暖的问题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核能是我们人类能够主动控制的清洁能源,所以我们需要在各种能源协同发展,推动人类社会走向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