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宁夏江教授讲述专题党课《抗战时期中大粤北办学史和中国核能之父卢鹤绂》
在中山大学建校97周年之际,为深入学习党史校史,2021年11月11日,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党委在珠海校区教学楼F317举行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韶关学院华南教育历史研究院院长宁夏江教授讲述《抗战时期中大粤北办学史和中国核能之父卢鹤绂》专题党课。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各党支部成员、学院青马班学员参加集中学习。学院党委书记徐瑶主持党课,
宁夏江教授讲述了中山大学在抗战时期多次迁校,在战火中弦歌不辍,特别是在韶关坚持办学4年多,培养近2万学子的历史。在粤北办学四年多,是抗战时期中山大学坚持救亡图存,教书育人卓绝历程的重要篇章。
结合这段历史,宁夏江教授讲述了“中国核能之父”卢鹤绂教授在抗战中与人民共赴国难的事迹。1942年,卢鹤绂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当时是抗战最艰苦的时期,但他毅然携夫人回国,带着中山大学的聘书和一腔热血,风雨兼程直接到粤北坪石办学点,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中教书育人。此后,卢鹤绂一生致力于发展我国的物理学事业,在世界上最早披露了原子弹的秘密,为培养中国第一代原子科学技术骨干做出了重要贡献,教出七位“两弹元勋”。其舍身报国,不畏艰苦,乐观向上,作育人才,学术至上的精神值得师生学习。
报告最后总结道,抗战时期华南教育历史,是一段伟大的国家教育记忆。当代师生要体会中山大学先师们学术抗战的情怀,弘扬坚强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从中汲取慨然前行的强大力量,汇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洪流。
当天,学院领导班子和韶关学院宁夏江教授、韶关学院社科处周思海副处长一行进行交流,互相介绍了各自单位发展成果,就共同挖掘和利用抗战时期粤北办学史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深入交流。

学生感想:
2020级王硕昊
今天,聆听了宁老师带来的关于我国核学科第一人卢鹤绂教授的事迹,我感受颇多。最令我动容的,是卢教授在归国时,为了带回更多的资料,在大衣上缝上许多插袋,其中装满了科研资料和书籍。就连机场人员都深受感动,破例给予放行。时隔七十余载的今天,我们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卢教授的爱国主义精神将深深激励着我,为我国核事业和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0级欧阳学信
在本次青马学堂上,我学习到了“中国核能之父”“华南教育先师第一人”卢鹤绂先生的事迹:他刻苦学习,致力科研,从燕京大学毕业后又在海外进修,于国家艰难抗战之际舍弃舒适的实验室返回中国,誓要“与国人共赴国难”。在抗日艰难的时期,他义无反顾地回国授课,通过他传递下来的,除了高深的物理知识,还有那种舍身报国的大义,不畏艰苦的精神,乐观向上的态度,作育人材、学术至上长远发展眼光。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当以卢鹤绂先生为榜样,“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2020级陈海升
抗战时期,日寇从大亚湾登陆,中山大学为避免战乱和日寇奴化教育而迁校,辗转大西南、粤北、香港澳门等地,历尽艰难,保存了办学实力。以卢鹤绂先生为代表的一批学者,不畏艰苦,只为了中国教育,而不是个人的享乐,可歌可泣。今天的中大学子不应忘记六十多年前师生的艰苦,当不忘初心,努力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文字:林慧君
图片:刘李云
初审:黄佳玮
审核:刘李云
审核发布: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