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校友寻访|詹晗煜:学无止境,勇于承担

发布人:周越

晗煜学长给同学介绍远算

简介:詹晗煜,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2021届硕士毕业生,就职于浙江远算公司,担任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CAE)工程师

 

作者:苗恒

采访队成员:

2023级研一新生:龙林生、张正茂

采访时间:2023年9月26日12:00

     

      前言:2021届校友詹晗煜学长,于9月26日代表浙江远算公司到我院进行招聘宣讲。我院研究生会成员采访了他,请他分享工作经验和心得体会,并提出一些职业生涯发展方面的建议。

      一、“可持续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我们一生的事业”

     当问起在工作之前,应当最注重什么能力的培养时,学长思考了一会。这个问题或许不难回答,但其实在我们心里,也应该会有许多答案,吃苦耐劳、为人处世、工作干练等,其中有许多能力是学生有所欠缺的,但社会更加看重的,学长解释道,其实核心的竞争力永远是学习的能力,这个社会是变化的,我们的人生阶段将面临不同的考验,保持可持续性学习的状态,才能不被社会所out,或者说才能够进步。

      师兄又说道,我们永远都需要培养个人可持续性学习能力,而这种学习能力的培养将是随着阶段变化的,本科期间对书本知识的学习是最重要的,而到了硕士阶段,当你的研究进入瓶颈时,或许我们掌握的科学理论就难以解释了,会存在局限性:可能有些科学理论是曾经本科中认真学习的知识,也有一些是通过权威论文中学习的。到了这个阶段,我们应该更换我们的学习模式,不能局限于模板与现有理论,大胆思考,大胆创新,从你做出的实验结果或模拟结果中学习它们的规律,这便是学习模式的转变。

      而在工作中,则需要从与他人的交谈中进行学习,从他人的报告中进行学习。他说,从事科研的工作,我们需要进行调研,实践,然后汇报成果,谈及科研,“一篇SCI的文章,光看题目可能只需要五秒钟即可判断这篇文章需不需要读,然后用五分钟的时间去了解摘要和结论,判断它值不值得深入阅读,最后再用五天的时间去消化理解吸收。但是这步骤中,前五秒钟和五分钟是至关重要的,决定了你的效率。”判断论文是否需要精读,也是一种学习的能力,而这种学习能力的培养,将伴随我们一生。

      保持持续性的学习,简而言之,即活到老学到老。在这次对话中,师兄同样提到了沟通能力、理解能力,而这些能力当然重要,但是它们也是学习能力的派生。在学习能力足够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很快适应社会的节奏,能在需要各种能力的场合下快速学习与掌握这些能力。师兄强调,学生阶段,最应该注重可持续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中法核的教育体系和学习生涯中,这份“可持续性学习能力”则是中法核对学子的培养重点。不论是预科阶段的大量基础课程,还是工程师阶段分门别类的教学,亦或者跟导师一起完成对课题的探索和研究,实际上都是在锻炼同学对知识和技能的快速学习,理解和掌握能力。

          学长给同学们进行经验分享

      二、 “职场的艺术,便是责任的明确划分”

      “一个公司,为实现营收会有其关键的战略目标,而这个战略目标将在合理的组织下拆分成不同的小目标,组成不同个体的责任。”团队工作,在工作中格外重要。不同的职能中,担任不同的工作,如何履行作为员工的责任,便是一门艺术。

      “学生在学校中没有明确的责任,学校会给予一定程度的包容,但公司有自己的规矩,无法完成工作,就要承担责任,承担后果。”

师兄说,在初入远算之时,也曾遇到许多没有理解或没有注重的地方,在逐渐试错过程中才理解这些事情背后的逻辑,这是我们都将会经历的。责任意识的培养,将在工作中逐渐养成。

      “我观察过晚一届来远算的学弟学妹们,在他们的身上,观察到我曾经会犯的某些错误。”在学生身上,可能存在懒散、拖沓,但作为打工人,对于自己的任务不明确的情况,无法按时完成任务,便意味着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职场是一个责任严格划分的地方,你做的每一件事,说的每一句话,写的每一句文本,甚至一个眼神,都有你要承担的责任。”如何处理工作任务,是作为学生与作为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不同,这个转变需要特别注意。师兄补充道,“很多职场上的艺术跟责任的划分是有关系的,有些人不愿意承担责任,他就会甩锅,有些人愿意承担更多责任,那他可能相应地就要背上更多的活,这种其实就是职场的艺术,我个人也是在揣摩阶段,理解责任,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何更好理解以及面对自己与他人的责任,将是我们踏入社会后的永恒话题。

     三、 “远算:以实业为基础,年龄结构,跨界融合是特色”

    “远算的特色,是把互联网的知识运用在工业领域,生产有价值的产品,而不是纯粹去做一些互联网的包装,一些噱头上的东西。我们做的是实打实的、有基础的、能够帮助整个国家、整个历史进程向前推动的内容。”师兄提到,远算的工作内容,具有实业的特点,所作产品具有实用性,他认为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具有工业属性的衍生价值。

      “相对传统的工业企业,我们还具备互联网公司的特色。我们的核心专家,可能是一些 40岁或者50、60岁的专家、教授。但一些操作的骨干人士,可能是 20岁到 30 岁之间的应届毕业生,或者是应届博士。以有经验的博士生或者硕士群体为主体,整体年龄在30岁上下,公司总体处于一个比较有活力的氛围。”他又说道,“因为我们不是做软件和工业的仿真求解的公司,而是做 CAE 的公司,所以远算特别注重跨界融合,这也是我当时在有很多其他 offer 的情况下,还是选择了远算的原因,它的跨界融合属性对我很有吸引力”。跨界融合,使远算独具特色,为远算注入了创新与活力。

      四、“合理认识‘卷’的概念,保持良性竞争”

      我们抛出了一个一直以来困扰年轻人的问题,社会是否越来越“卷”?我们在面对来自同龄人的“卷”的压力下,应该如何去看待和处理这些问题?

      或许各人有各人的观点,在大环境下,我们需要付出较多的时间和努力才能在同龄人之中“卷”出成绩与名次。师兄也曾对此感到困扰,他说,他在找工作的时候特别担心遇到一个“卷”的企业,或者特别辛苦的行业。“当时特别流行的还不叫卷,当时特别流行叫‘996’,现在可能是‘007’。我对此感到抵触,所以在面试时我也问了很多相关方面的问题。”

      “关于‘卷’,我个人觉得这是时代的产物,我们无法避免,但肯定要面对,怎么积极面对是心态的问题。良性的‘卷’,是我们在一个团队中应保持的状态。”在“卷”的大环境下,保持乐观的心态,学会和其人良性竞争,才能让我们有更多的成就,才能更好地培养我们的能力。

      师兄举了个例子,比如一个团队是做大模型开发的,类似于 ChatGPT 这种语言模型,把这个语言模型结合他的产品方案,就形成了一个知识库。在与客户对接的初始阶段,他解释,“这种东西如果不‘卷’的话,他们可能只停留在 PPT 阶段,但是卷的话他们已经做出一个 demo 了,那就是一件很酷的事情。所以我个人觉得这种卷,我是能接受的,也是比较乐意的。但如果‘卷’是无所事事,在公司坐到晚上 10 点钟却不是为了做出产品与成果,纯粹是比谁在公司呆的时间长,这种‘卷’是我抗拒的。当然后者在远算是很难看到的。”保持良性竞争与和合理的“卷”,拒绝无效“内卷”,将会是我们当今时代面临的重大问题。面对“卷”为常态的社会,保持乐观的心态,或许我们也能做出更好的产品与成绩。

工作中的晗煜学长

      四、“珍惜在中大的学生时光”

     最后,谈及在中法核学院发生过的趣事,师兄打开了话匣子。“最主要的难忘回忆就是学校对出的沙滩刚修好时,一个同学经常吆喝着大家去踢足球,我们叫‘沙皇杯’。”

      师兄提到沙滩上的足球框,曾经在沙滩上玩闹的同学已各奔东西了,但那个足球框现在还在,他仍记得一起在沙滩上踢足球的时光。“我们买了个无人机,专门把沙皇杯的经典画面录制下来,你可能上我朋友圈还能翻到,还挺留恋的,也有一种物是人非的悲感。”他说,我们应当珍惜学生生活的简单的快乐。

     “还有就是中法核的老师和同学都是挺可爱的,特别是工作之后,你会发现同学和老师都是特别可爱的一群人,因为他们没有那么强调你的责任,允许你犯错,但在职场上包容性是很小的。”

      师兄所提到的,也是我们容易忽略的。身边的同学与老师,在中法核所建立的关系,其实都是单纯而美好的,我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或许在多年后的某一天,我们也将怀念起在中法核的点点滴滴,除了学习,校外的沙滩、朋友间的笑谈,某些不起眼的时刻也会成为我们最宝贵的财富。谈及这些,师兄脸上洋溢起的笑容,格外使人动容。

晗煜学长给师弟分享中大时光

 

      后言:在母校即将迎来百年校庆之际,晗煜学长祝福母校勇创辉煌,越来越好。

      在师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大人投入社会岗位后积极向上、闪闪发光的模样,他从容洒脱的一番畅谈,分享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给予我们启示。我们应当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增强责任意识,对“内卷”常态保持乐观的心态,同时,也应好好享受现在的学习时光,在中法核学习的岁月将是我们一辈子的宝贵财富。

 

图文:张正茂、苗恒

初审:林昊、梁萍萍

审核:刘李云

审核发布: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