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核声论坛(总第203期)

中微子探测 - 粒子物理与应用的桥梁

发布人:邢丽丽
主题
中微子探测 - 粒子物理与应用的桥梁
活动时间
-
活动地址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瀚林3号C615讲学厅
主讲人
张弦羿 研究员
主持人
魏月环 副教授

讲座摘要:

中微子是粒子物理中最显著的超越标准模型的研究对象。对中微子的探测及其振荡现象的测量一直都是实验粒子物理的热门话题。其中,反应堆中微子以及beta衰减由于其高通量以及相对成熟的IBD测量方式,对中微子振荡及质量等特性的测量贡献良多。与此同时,中微子近乎不可衰减的特性使它的应用成为可能。由于能够穿透所有物质,中微子探测可以用来远程监视核反应堆及和材料的使用和制造。近年来,我们对中微子应用的实验探索面临着许多挑战:(1)IBD测量技术几近成熟,提高探测效率遇到工程与技术的瓶颈;(2)新的测量方法,如中微子-核子相干弹性散射,对更精密的探测技术,如量子传感器、半导体传感器有更高的要求;(3)反应堆及辐射源的反应模型复杂繁多,需要更通用化的计算;(4)来自多方向的本底计算和测量的难度大。本报告将针对这些中微子应用的挑战,分别深入介绍新的IBD探测技术、CEvNS探测技术、以及针对中微子应用的理论计算。报告还将探讨其中技术的最新进展以及应用前景。

主讲人简介:

张弦羿现任美国劳伦斯利弗摩尔国家实验室物理学研究员。2011年于北京科技大学获得物理学学士学位,2019年于伊利诺伊理工学院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自2014年起,长期参与国际前沿的中微子与核探测实验,并在五个合作组中承担核心角色,总经费520万美元。其中在CONFLUX反应对中微子计算项目与PALEOCCENE晶体粒子探测器项目作为首席研究员。期间共发表39篇论文,包含4篇PRL,2篇PRD,及数篇NIM.A。总引用数超过1000次。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共著有6篇论文。曾参与美国国家基金与能源部等多个科研项目审核。并辅导过4名本科生、7名研究生和3名博后。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微子、中子及其他稀有粒子的探测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