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核声论坛(总第191期)

探索原子核质子半径的强子探针-电荷改变反应

发布人:邢丽丽
主题
探索原子核质子半径的强子探针-电荷改变反应
活动时间
-
活动地址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瀚林3号C615讲学厅
主讲人
赵建伟 副教授

摘要:

原子核的大小如何随其质子中子数量而演化?质子和中子在原子核中是怎样分布排列的?这些是核物理学中非常基本且至关重要的问题。R. Hofstadter(196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等利用电子弹性散射方法,研究了稳定原子核内的电荷分布。然而,这一方法很难拓展到较稳定核数量更多的短寿命、不稳定原子核。自上世纪80年代放射性核束装置建设运行以来,通过高精度测量原子核在质子、碳等靶上的反应截面,探索不稳定原子核内核子密度分布,一直是核物理学研究的前沿课题。不同于理论非常完善的电子散射方法,将强子、重离子作为探针研究原子核,面临着几个关键难题:当前的核反应理论是否完善?如何高精度计算强子-原子核碰撞、重离子碰撞中的强相互作用?可否从不同能量、不同实验靶的研究中得到自洽的结果?报告将简要回顾原子核电荷改变反应的研究现状, 介绍北航团队基于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德国重离子研究中心GSI等装置开展相关实验研究的进展。报告中也将简要介绍北航核物理团队以及研究方向。

主讲人简介:

赵建伟,2013年本科,2016硕士,2019年博士均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后赴北京大学,德国亥姆霍兹重离子研究中心GSI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2024年11月,加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学院,任副教授。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日本大阪大学RCNP、日本国立放射线医学研究所HIMAC、德国重离子研究中心GSI等装置从事实验核物理研究,发表SCI论文40余篇。曾获亚洲核物理联合会青年科学家奖、全国核物理大会青年报告奖。担任期刊Chinese Physics C、原子核物理评论审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