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核声论坛(总第153期)
美国核能发展的政策历程:1939-2019
发布人:邢丽丽
发布日期:2024-10-28
主题
美国核能发展的政策历程:1939-2019
活动时间
-
活动地址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瀚林3号C615讲学厅
主讲人
方芗 副教授
讲座摘要:
美国拥有世界上约四分之一的核电站,核能发电量为世界之最,几乎是第二大核电使用国——法国的两倍。美国的核能利用不仅是世界规模最大的,还具有最为长久的历史。21世纪以来美国的能源利用面临3个方面的压力:(1)“温室”气体排放;(2)早期核电厂即将达到寿期;(3)能源增长和能源安全需求。本研究旨在挖掘美国不同时期核能政策发展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找到导致政策在市场和战略导向之间来回切换具体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本研究主要发现如下:第一,在宏观社会制度层面,由金融资本主义导致的“去实体化”对美国能源工业影响巨大;第二,在中观的机构层面,主导核能发展的机构缺乏稳定性限制了核能项目发展;第三,在行动者层面,核能政策决策者受到多方利益的裹挟,失去了最初在核能政策决策中的一致性。
主讲人简介:
方芗,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副教授,中山大学医学院(双聘)副教授。方芗毕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社会学系并被授予博士学位。她长期从事低碳能源环境风险治理、科学技术与社会、医学及环境社会学方面的研究,关注的议题包括中国的环境、能源、健康及医疗领域中存在的社会信任缺失,风险沟通不足等问题。方芗共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完成学术专著两本。题为《中国核电风险的社会建构》的学术专著2014年由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方芗共主持包括国家社科基金在内的十余项研究课题,其中五项核能发展的风险治理和政策历程研究。2020年带领研究团队获得部级研究报告三等奖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