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2014级本科生吴智瀚同学在《Physical Review C》成功发表文章

发布人: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

我院2014级本科生吴智瀚同学在祝龙老师的指导下,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权威物理杂志《Physical Review C》上发表了题为“Synthesis of neutron-rich superheavy nuclei with radioactive beams within the dinuclear system model”的学术论文,该工作也是吴智瀚同学的本科毕业论文。《Physical Review C》是核物理领域国际最权威的期刊,也是中科院SCI分区核物理1区期刊。

核素图的扩展是核物理研究的最前沿课题。壳模型预言在超重区域可能存在一个稳定的双幻核,在该双幻核附近的原子核相对比较稳定,从而形成一个“稳定岛”。2005年,《Science》公布了125个重大科学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是否存在稳定的高原子量元素”。近年来,科学家通过稳定束流引起的熔合反应合成了Z=105-118号超重元素。然而通过稳定束流引起的熔合反应只能合成缺中子的超重核,这使得合成的超重核距离可能的稳定岛还差多个中子。随着国际放射性束流装置的发展,放射性束流引起的熔合反应成为合成丰中子超重核的一种有希望的途径,但放射性束流强度较稳定束流低很多。是否能在现阶段的束流条件下合成未知的丰中子超重核呢?吴智瀚同学在双核模型框架下,结合Argonne实验室提供的束流强度信息,系统分析了放射性束流合成超重核的可行性。研究发现,稳定束流仍然具有较大的优越性。对于一些丰中子超重核,由于弹核的限制,无法找到稳定的束流通过中子蒸发道合成,却可以通过带电粒子(质子,粒子等)发射合成。这种机制相比放射性束流引起的反应不具有优越性。该理论工作将会对未来实验合成丰中子超重核提供重要参考。

吴智瀚同学在学习上努力刻苦,成绩优秀,现已保送我院继续攻读研究生。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103/PhysRevC.97.064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