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学院新闻|徐瑶书记和王为院长为2020级新生讲授第一堂思政课

发布人: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

2020年9月28日晚上,学院党委书记徐瑶同志和院长王为同志在教学楼E301为2020级本科新生讲授了第一堂思政课,主题分别为“传承发扬,砥砺初心,勇担使命”和“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国核电走出去”。

 

 

 

徐瑶书记的授课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中山大学的历史沿革与红色传承。在这一部分,介绍了中山大学的创建史和发展史,回顾了中山大学师生在抗战中的贡献,追忆中大抗战英雄,诠释了中山大学血脉里的红色基因;“人民新中大时期,中大经历的院系调整;1978至今“奋进一流”时期,中大获得飞跃式发展,形成今天跻身国内第一方阵,三校区五校园的发展格局,未来三步走的宏伟发展战略。第二部分,徐瑶书记介绍了我院的建院背景、建院历史和发展历程,以及学院的管理模式和组织架构,我院引入法国精英工程师教育的培养模式和创新教学系统。在第三部分,徐瑶书记带领我们学习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着重学习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表示学院在培养世界一流工程师的同时,将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培育世界一流的核能人才,培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王为院长的授课由“什么是核电”和“什么是核能”两个问题引入,从专业角度讲述了核能的产生,用通俗而幽默的话语描述了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同时向同学们展示了核反应堆的发展史和未来发展前景,特别是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反应堆。王为院长还通过分享自身成长经历,引出我国的核能发展的三阶段,指出“快堆”将会成为我们这一代中法核人的主战场。王为院长带领我们学习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关于与一带一路国家“加强低碳能源合作”的指示,以及20209月22日习近平联合国大会重要讲话提出的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从碳排放目标(环境)、一带一路(外交)、政治和经济四个方面展示了“中国核能走出去”对世界,对我国解决全球变暖等问题的重大意义。接着,王为院长结合“一带一路”建设,通过大量数据及事实分析了中国核电走出去的七大优势和诸多成果,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

最后,王为院长强调了我院的育人目标和办学理念,并表示此时正值中国核电走出去的关键时期,这是历史性的窗口期,既是中国核电的机遇,也是我们这一代中法核人施展才华与抱负的最佳时期,激励我们选准未来发展方向,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