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日|我院举行2020年校友日活动
2020年11月14日,我院举行了一年一度的校友日活动。来自2016、2017、2018届的六位硕士校友回到母校,与师生们亲密交流,分享求学、深造和职业发展经历,表达对学院和老师们的感恩,在学业发展和职业发展方面对师弟师妹提出建议。六位校友分别是中广核研究院的梁活、彭靖含、马蓓蓓、在法国ENSCM攻读博士的覃聃文、中广核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设计院的梁梓琦、时代中国的高杰松。

当天下午,校友们与刘李云副书记一同担任了第一届中法核校友奖学金答辩评委。“中法核校友奖学金”是中法核校友在建院十周年之际为了鼓励和支持中法核优秀学子发奋图强,立志成才,报效祖国所共同筹建的,今年评选出了第一届获奖者。
参加评选的同学在学习、科研和综合素质方面都是年级中的佼佼者。答辩会上,来自2017、2018、2019级的12位优秀学子总结了自己在中法核的学习和生活,分享自己如何在保证学业优秀的同时,发展自己的综合素质,以及自己未来的学业规划。
评委们针对同学们学习和生活各方面进行提问,也结合自己的经历和经验给同学们在学业和综合素质方面提出自己的建议和鼓励。

晚上,我院举行了校友职业经验分享会,近300名在校生参加了分享会。王为院长、刘李云副书记、刘洋副教授、吴文斌副教授和梁萍萍辅导员出席了活动。
在分享会上,六位校友向师弟师妹们介绍各自的生活、学习经历以及职场工作状态。在交流环节,同学们争相提问,提出针对升学深造、学习与发展综合素质、行业前景、职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校友们给予热情解答。热烈的分享交流持续了2个多小时,散会后,同学们仍围着校友深入交流不愿散去,继续交流了近1个小时。
梁活师兄回答了师弟关于核能专业的提问,认为我国核能产业正在追求更好、更便宜、更安全、让公众更加接受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核能发展的道路还很长,希望在座的同学们好好学习,将来加入我国的核能行业,使之在国际市场更具竞争力。
关于学院硕士阶段的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的困惑,彭靖含师兄以自身经历为例,提到核电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硕士阶段的学习与将来所从事的方向不一定直接对应,学院的课程不一定会带来直观的“有用”,但会拓宽我们的眼界,锻炼我们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而在今后的科研和工作都能占得先机。
覃聃文师兄补充道,学校所学习知识在职场上用到的可能是很少的一块,但是预科阶段为学生们打下了很好的数理化基础,从而在很多场景下更懂得变通应用。工程师阶段的课程为同学们提供了很多扇门,可以让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向,也提供了很多机会。工程师阶段的课程不深,但它的广度给了同学们很多的可能性,核能学科变化很快,所以更需要“博和杂”。
在面对同学们关于升学与就业的犹豫,梁梓琦师兄结合自身经历,提醒同学们在择业时要找准自己的位置,有中大人的自信,明白你是谁,你能做什么。不论将来是想选择科研道路,或者想从事别的领域,最重要的都是找准自己的目标,行动起来坚定地往前进。
即将回到中法核任教的覃聃文师兄鼓励同学们,面对困难,要在战略上藐视它,在战术上重视它,既要放平心态也要做足准备。学习师兄师姐的经验、在同学之间组织模拟面试、请老师帮忙,都是很有用的方法。求职的路是很宽广的,被拒绝也是很正常的事情,重要的是吸取经验,为下一次做更充足的准备。
随后,学院刘李云副书记分享了自己的体会,今年的活动相比往年话题更为严肃,可能与大家的升学和就业的关注有关,他根据往年经验,认为中法核学子本身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不论是在就业还是科研上,老师和校友都有很多资源,学院也会尽全力支持指导,坚信同学们一定会取得和往年一样的升学和就业业绩。

分享会结束前,王为院长对于校友们的回访与分享表示感谢,指出“中法核校友分享会”是个独特且很有价值的传统。聪明的人能够从前人的经验中获益,鼓励同学们将老师和师兄师姐的经验运用到自己的成长来。学院的培养模式与培养质量是其他学院和学校难以比拟的,只要能从中法核顺利毕业,就是一流的国际化工程师。对于自己人生的规划需要尽早做好准备,不论选择学术还是业界都有很好的发展机会。希望同学们能够利用学院的平台把自己培养成更优秀的自己,未来会有无限的可能。



图文:段奕辰、黄小夏
初审:梁萍萍、黄佳玮
审核:刘李云
审核发布: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