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力共建大湾区——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核科学与核技术联盟暨粤港澳高校研究生教育联盟暑期学校交流活动通知
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核科学与技术领域高水平人才培养,增进全国高等院校相关专业优秀大学生对大湾区核科技前沿的了解,由粤港澳高校核科学与核技术联盟、粤港澳高校研究生教育联盟、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共同举办的“核”力共建大湾区——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核科学与核技术联盟暨粤港澳高校研究生教育联盟暑期学校交流活动,拟于2025年7月8-10日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举行。
本次暑期学校活动将提供与国际化高水平专家互动交流的机会,邀请法国原子能与可替代委员会、香港城市大学、香港大学、澳门科技大学、中国散裂中子源等多位国际知名的核工程专家,覆盖了核学科前沿、大科学装置、核技术前沿、先进核能材料等主要热点、重要战略方向,为参与学生带来全方位的学术动态和研究成果展示。学生有机会与专家进行互动交流,学习研究方法和思路,提升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一、活动详情
1.活动时间:2025年7月8日-10日(7月8号为报到日,时间若有变化后续另行通知)
2.招收名额:50人
3.活动地点:广东省珠海市中山大学珠海校区
4.活动安排:
注:本日程为暂定计划,具体安排以报到时公布为准。
二、申请资格
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端正,身心健康。
全国高等院校全日制在校三年级本科生(2026届本科毕业生)。
除核科学与技术专业外,欢迎工程物理、热能、物理、力学、材料科学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化工、自动控制、航天航空、海洋工程、生物、医学等相关专业同学参加。
具有良好听、说、读、写的英语应用能力。原则上具有英语六级水平(成绩≥425分)或四级成绩优秀水平(成绩≥550分),或具有同等英语水平成绩。
表现突出者优先考虑,如:在全国重大竞赛中获奖、发表学术论文、申请专利或其他专业特长。
欢迎申请本院博士生的优秀硕士候选人参加论坛交流。
三、申请材料
《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优秀大学生暑期论坛申请表》(见附件1),须加盖所在院系公章或教务章。
截止当前本科阶段成绩单及本年级或本专业总评成绩百分比排名证明材料,均须以教务部门盖章等形式认证。
英语水平证明(如,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单、TOEFL成绩单、GRE/GMAT成绩单等)。
学生证及身份证复印件(学生证须将个人信息页及注册情况页复印在A4纸同一面上,身份证须将正反面复印在A4纸同一面上,并均需本人签名,可备注“仅用于申请参加2025年暑期学校”)。
个人陈述及研究计划(不超过2000字)。
其他证明材料,具体包括但不限于:获奖证书、专利申请受理通知书、专利授权证书、已发表或未发表的、能体现自身学术水平的学术论文(已发表论文提供期刊目录、论文首页,未发表沦为提供单页摘要或论文录用通知)等。
四、申请流程
1.网上报名
请于2025年6月20日前登录中山大学研究生报名系统(网址:https://enroll.sysu.edu.cn/),填报报名信息。并将上述申请材料合成一个PDF文件(文件命名为:姓名-毕业学校-手机号码-2025暑期学校交流活动)上传至报名系统,材料顺序为申请表、成绩单、排名证明、身份证、学生证、英语水平证明、获奖证明、科研成果、个人陈述及研究计划等。
2.信息采集
完成系统报名后,请完成下方信息采集:https://f.wps.cn/ksform/h/write/XUuFRtlF/
3.名单公示
经过材料审查及资格审定后,将在我院官网(http://ifcen.sysu.edu.cn/)公布入围学生名单。获得活动资格的学生请按公布名单通知的时间登陆报名系统确认是否参与暑期学校。逾期未确认视为自动放弃活动参与资格。未获得参与资格者,不再另行通知。
五、活动费用及交通资助
本次暑期学校交流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学生须按要求全程准时参加活动。学院将为异地学校学生统一安排食宿,提供交通费补贴(按火车硬座、动车二等座标准凭票报销)。
六、其他事项:
申请人必须确保提供材料和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若发现弄虚作假行为,将取消申请资格,并保留追诉权利。
学院详情介绍参考官网:https://ifcen.sysu.edu.cn/。欢迎同学们提前与意向导师联系沟通。
未尽事宜,可电话或邮件咨询。
咨询电话:0756-3668392 覃老师
工作邮箱:ifcenyjs@mail.sysu.edu.cn
地址:广东省珠海市唐家湾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瀚林3号C632室
联盟简介
“粤港澳高校研究生教育联盟”由中山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澳门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22所高校组成,于2019年10月31日在中山大学完成创盟签约。粤港澳高校研究生教育联盟以提升粤港澳三地研究生教育的合作层次和水平为宗旨,致力于汇集粤港澳精英大学在研究生教育领域的研究力量,促进三地在研究生教育领域的交流协作、资源共建共享。
粤港澳高校核科学与核技术联盟集合了粤港澳大湾区核领域的优势教育与科研资源,2021年6月由中山大学牵头发起,联合华南理工大学、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澳门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惠州研究部等大湾区多家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成立。联盟协同相关大科学设施、核能产业资源和国际合作优势,共同开展核科学与核技术领域的创新科研合作,宗旨是为大湾区提供重要的核科学与核技术领域的科技、教育、人才创新引擎。
2021年6月粤港澳高校核科学与核技术联盟成立
学院简介
2009年,在两国时任总理见证下,中山大学与法国格勒诺布尔理工大学为首的民用核能工程师教学联盟(FINUCI)签署第一期合作协议,共同创办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2010年学院迎来了第一届本科生。2016年学院获得法国工程师职衔委员会(CTI)国际认证和欧洲工程教育认证(EUR-ACE),获得最长六年认证期;同年获中法两国教育部颁发的中法大学合作优秀项目,标志着学院的人才培养得到国际同行高度评价。2022年学院签署第三期合作协议,第二次通过CTI和EUR-ACE认证,再次获最长六年认证期。2024年签署第四期合作协议。
2009年12月21日,中法双方在时任两国总理见证下于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正式合作协议
目前,在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学院已经建成五个二级学科方向,包括:核能科学与工程、核燃料循环与材料、核技术及应用、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核数据科学及应用。学院教职员工100余名,其中教授、副教授和助理教授等专任教师70余名,具备2个博士学位点:“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能源动力”专业博士学位点。学院每年招收硕士生、博士生共计100余名。
中山大学核学科的本科-硕士-博士全流程贯通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围绕先进核能与核技术等领域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关键科学问题,按照国家“热堆-快堆-聚变堆”核能三步走战略,以铅铋快堆为代表的先进核能为学科主线,按照“一堆一器”发展思路,开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三位一体建设。学院拥有广东省核能与核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广东省核安全与应急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4个重要科研基地,在国际科技合作与人才培养领域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下图为法国总统马克龙来到中山大学与本学院的师生面对面交流,对于学院的中法教育合作纽带作用予以高度评价。学院充分发挥中法全方位合作优势,利用广东省丰富的核能与核技术产业资源,努力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核能与核技术研发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学院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国家大型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高校工作或深造,落实去向率达100%,就业率居全校前茅,获国内外用人单位广泛好评。
2023年4月,我院师生代表参加法国总统马克龙在中山大学的青年见面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