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榜样︱第五届“中法核校友奖学金”获得者杨宪梁

发布人:周越

  杨宪梁,男,汉族,生于2006年2月,共青团员,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核工程与技术(中法合办)专业2023级居里班本科生。2023年9月入学以来,曾获中山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2024年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世纪中大,山高水长”——校友访谈活动优秀个人。

假期生活照

  蒙田说过“世界上最伟大的事,是一个人懂得如何做自己的主人”。自踏入中山大学的校园以来,杨宪梁同学一直在努力探寻如何做自己的主人。这一路走来或是繁花似锦或是风狂雨急,他都从未停下自己前进的脚步,一路砥砺奋斗,一路向阳高歌。
  2023年9月,杨宪梁怀揣着梦想踏入了中山大学的校门,进入了中法核学院的大家庭。初入大学校园的他,面对陌生的一切,也曾不知所措,也曾彷徨无助,但他用自己的热情与努力,一步步认识自己,超越自己,收获成长与进步。

主持“世纪中大 山高水长”中山大学2024年合唱比赛

 

在集体中认识自己

  初入学校的杨宪梁怀揣着对学院的热爱,积极竞选班级班委,在他眼中,在大学生活中服务他人,为集体贡献力量是认识自己的必行之路。大二期间,他担任班级班长,并加入学院学生会文体部。
  担任班长期间,他凡事亲力亲为,深入同学之中,了解同学们的希望与呼声。进入大二的课业压力陡增,许多同学无法适应繁重的课业压力,心生不安与焦虑。为缓解同学们的压力,拉近老师与同学们的距离,杨宪梁联合班委与学院老师,为同学们策划了一场海滩营地团建活动,帮助同学们适当放松的同时提升班级凝聚力,让更多的同学与老师建立了联系。
  为解决同学们在学业上的困难,他开展了学习问题调查摸底工作,将同学们的真实情况准确具体地反映给学院,及时帮助同学们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在同学的眼中,他是热心负责、值得信赖的好班长。与此同时,作为老师与同学们沟通的桥梁纽带,他将每一项学院的通知落到实处,面对同学的疑问,切实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在老师眼中,他是高效认真,落实可靠的好帮手。
  杨宪梁从大一起就在学院学生会文体部任职,参与组织策划了中法核“文珠火花”联谊舞会、中法核首届院运会、“中法情长”读书月和中法核长跑月等活动。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为同学们的课余时光增添了乐趣,还推动了学院文艺体育的蓬勃发展。
  他始终坚守“在集体中认识自己,在奉献中积蓄力量”的初心,在集体生活中的不断奉献,在工作中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改进、完善自我。

 

在挑战中超越自己

  杨宪梁同学的大一生活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众多不可多得的机遇,他既兴奋不已,又为自身能力不足而感到困窘。
  初入大学的他,还无法适应新的学习阶段,“眼高于手”,心浮气躁。囿于沉重的学习压力,对大学学习模式的不适应,他的学业进入了瓶颈阶段,对较为困难的课程无从下手。
  然而,眼前的困难并没有阻挡他前进的脚步,进入大二后,他积极调整心态,主动向身边的老师同学寻求帮助,改进了以往的学习方法:在大二的学习中课前主动预习,课上紧跟老师,课后及时复习,有针对性地钻研薄弱知识点。通过日积月累的努力,他逐步突破了学习瓶颈。
  大学学习中,科研实践也是必不可少的,于是他主动联系了康明亮副教授,并在其指导下参与科研辅助工作,特别是对反应堆停堆氧化净化阶段的活化腐蚀产物溶解进行研究。这些宝贵的经历不仅锤炼了他的科研素养,更为他未来的学术探索和职业生涯铺设了坚实的基石。

在寒招活动中介绍中山大学及中法核学院

 

在奉献中积蓄力量

  在思想成长方面,杨宪梁同学积极参与党团活动,向党靠拢,正式提交入党申请书,并加入学院“青马班”培训班任组织委员,继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
  “我愿意在奉献中磨砺自身,积蓄力量。”
  他深知,青年有责任有义务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他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在寒招活动中,他积极向家乡高三学子介绍中山大学和中法核学院,为他们答疑解惑,鼓励他们努力追梦;在爱心助学活动中,他担任资助方与受资助山区儿童之间的联络员,搭建起沟通桥梁,以耐心和爱心为他们传递温暖与支持;在广州塔、图书馆等社会公益岗位上,他认真履行各项相关职责,为陌生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衣心一意”捐赠活动中,他积极筹备,号召全寝同学在严冬中共同传播温暖……
  一年以来,杨宪梁已累计获得公益时数超200小时。他认为,志愿服务是青年成长的催化剂,在奉献中积蓄力量,为人民为社会做实事,是他需要用一生去研究的课题。

  白云山高积跬步,珠江水长幸逢君。回顾过去在中山大学的首个春秋,杨宪梁同学在学习、思想、工作和生活中都取得了一定收获。未来,他将继续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挑战,用脚踏实地与不懈奋斗书写在中法核学院的崭新篇章

 

图文:杨宪梁
初审:党丽萍
审核:刘李云
审核发布: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