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榜样︱“核风细雨——最受欢迎的老师”刘洋

发布人:周越

      2023年教师节前,学院开展了第二届“核风细雨——最受欢迎的老师”评选活动,在我院教学一线教师中评选出学生心目中的良师益友,表彰立德树人,热爱教育,备受爱戴的优秀教师。

     活动由学院团委和研究生会承办,由熟悉全院教师的在读专业硕士投票评选,刘洋老师获评2023年“核风细雨——最受欢迎的老师”。

image-20231007200231-1

个人简介

曾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

曾于新加坡-麻省理工联合实验室担任研究员

2012年至今任职于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

2023年获得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最受欢迎的老师”称号

一、时常更新,问心无愧

从2012年至今,刘洋老师带过从大一到大四的许多门课程。在备课过程中,他感触最深的就是需要时时更新课程内容。

由于培养体系的调整更新,每届同学知识结构都有所不同,教师必须对课程内容进行及时调整。刘洋老师幽默地表示,即使是“讲故事”也不能讲得和去年一样,要不然同学们可能就听不懂了。

除此之外,不同年级的学生上课的口味不同,要兼顾到这些因素,对课堂内容、授课方式进行动态调整,同学们才能更好地接受。

讲课的关键在于认真的态度。有没有准备到100分,台下的同学也许不会听出来,但是既然当了老师,就要对得起自己,对得起这三尺讲台。

二、形成体系,共同学习

在刘洋老师看来,讲课的最终目标并不仅仅是使同学们掌握某些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明晰这门课程在中法核培养体系中的定位,以便引导他们有针对性地学习和设立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同学们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举个例子,如果我们正在教授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就需要强调其功能性,并引导学生将其转化为实用工具。

“教师本身必须深入了解课程背后的整个知识体系。”这就好比我要向学生讲述苹果是什么样子的,我必须先亲眼见过各种各样的苹果:红色、黄色、青色等等。只有当我见过多种类型的苹果之后,才能告知学生苹果长什么样子。如果我只见过红苹果,那就很难说清楚苹果长什么样。

对课程知识体系的理解也是与学生共同成长和进步的过程。在上课期间,同学们会提出很多问题:如何解答某道题?解题思路如何形成?如果没有完全理解所教授内容背后知识体系,就可能难以回答。

“这是一个需要积累的过程,我也是慢慢成长到这个阶段的”

三、坚持不懈,定有回响

在教学上,只要你付出努力,就一定会得到回应。

刘洋老师有一个独特的教学习惯,在上课前有一个“课前五分钟”的环节。

在这五分钟里,刘洋老师会为同学们提供更多的拓展内容,包括该门课程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重要性,与其他科目之间的联系等。同时,他还会分享最新的科技新闻,并从技术角度发表一些自己的观点。例如,通过讨论小米屏下摄像概念、华为MATE60国产芯片和光刻机技术等等话题,来引导同学们思考。

“课前5分钟”已经坚持多年,有一位同学在评教中提到,非常喜欢这个环节,希望以后的课也会有“课前5分钟”。

 

采访:张诗琪

文案:张诗琪

初审:张智翰 马雷妮

审核:刘李云

            审核发布:徐瑶